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清原站团队赴环江站开展交流
作者: 清原站 更新时间: 2022-09-03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站)副站长于立忠一行8人赴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喀斯特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环江站)开展交流。环江站曾馥平研究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何寻阳研究员(现挂职中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副站长张伟研究员等10余人参加交流。

座谈会上,张伟和于立忠分别介绍了环江站与清原站的建站历程、定位方向、基础条件、研究支撑、主要成果和未来规划等。张伟重点介绍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点,以及针对该区域特点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双方就森林结构精准量化、激光LiDAR在森林结构量化中的应用、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共生机制,藤本植物在各类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科学问题,以及野外台站建设、一站多点管理、科技特派项目服务地方的实施成效,科技支撑地方生态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野外站联盟建设与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在环江站木连流域的多尺度生态水文监测平台、喀斯特关键带结构-过程-功能综合观测研究平台、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影响因素研究平台以及喀斯特坡地长期动态监测径流场等科研/观测样地与平台,张伟与何寻阳分别介绍了环江站的地表径流监测系统、喀斯特坡地-土壤-表层岩溶带三维水土过程监测小区、喀斯特果园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以及珍贵树种引种样地、澳洲坚果引种示范园等。双方针对喀斯特丛洼地水土流失/漏失机理及其生物-工程协同阻控技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植被演替及林分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尤其令人赞叹和值得学习的是环江站一直在广西喀斯特地区开展的科技扶贫工作及取得的瞩目成就,探索并推广的“科研机构+公司+基地+产业”扶贫模式和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改善了环江县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农民致富。

本次交流适逢清原站建站20周年,清原站不远千里,向优秀的环江站学习观测技术、探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方法、科技支撑地方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等,不仅拓展了生态学领域科研/观测的新技术、新方法,还在科学研究、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为清原站能力提升、科学管理、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张伟和于立忠分别介绍环江站和清原站


在环江站珍贵树种引种样地现场交流 

兄弟台站合影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qyf@cern.ac.cn TEL:024-8397061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