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清原森林站开展“‘识’趣山林,探生态奥妙”研学活动
作者: 清原站 更新时间: 2023-10-19

       10月15日,层层树林已染上色彩斑斓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一切静谧而有情致。金秋时节的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清原森林站”),迎来了抚顺日报小记者团的40名小记者,开启了一场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识’趣山林,探生态奥妙”研学活动。


       随着阵阵的欢声笑语,小记者们走进了森林大课堂,与大自然来了一场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一路上,在清原森林站科普老师徐爽的介绍下,小记者们认真辨识植物,采集标本,听解有趣的科普小知识,了解为什么树叶在秋天会变色?蒙古栎叶片为什么会延迟脱落?小记者们认真观察身边的小草、叶片、花朵、果实,甚至包括苔藓、树瘤和藤蔓。他们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叶子颜色变化不同,有的是红色,有的是橙色,而有的是黄色?为什么有的叶子落的早,有的叶子落的晚?徐爽用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语言回答了小记者们各种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趣味性的互动,使小记者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及时理解和加深印象。此外,徐爽还为小记者们讲解了天然林与人工林的区别。

       森林课堂结束后,徐爽带领小记者们在一块刻有“源”字的巨石边驻足,并向小记者们讲述了这个“源”字的由来。徐爽向小记者介绍,在清原森林站的大山深处就是浑河的西源头,茂密的森林中,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水从沟壑中缓缓流出,一道道涓涓细流欢快地碰撞着,汇聚成小溪、河流,最终进入大伙房水库。对于这个收获,小记者们很是惊喜。

在“拾”趣山林环节,科普老师刘利芳为小记者们准备了标本采集袋,并组织小记者们进行了标本采集。本以为只是做标本使用,没想到这些小小植物竟打开了小记者们通往科学探索的大门。

  

      第一次走进实验室的小记者们很是兴奋和激动,在刘利芳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实验操作。小记者们将采集到的绿叶标本剪碎,分别放到了装有乙醇和清水的容器中,发现叶绿素只溶于乙醇(有机溶剂),却不溶于水。小记者们都为自己的实验成功和取得的实验成果而欢呼。

      随后,小记者们开展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树叶艺术创意”。活动中,小记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让童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专属自己的树叶艺术画。在小记者们的树叶画卷上,一片片的落叶成了妈妈漂亮的裙摆,路边拾捡的野花再度盛开在花丛中,有的叶子甚至变成了美丽的胡杨林。

       “树叶艺术创意”环节结束后,科普老师还组织小记者们跟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你问我答,我问你答”活动。小记者们学以致用,科普老师的话音还没落,就开始争先恐后地抢答。当然,这么难题的学习机会,小记者们是不可能错过的,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科普老师则耐心地回答每名小记者的提问。

 

      活动最后,科普老师还为每名小记者颁发了“我是生态小先锋”研学证书。小记者们表示,这次的探索之旅让他们走进“森林课堂”,走进实验室。他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新知识,打开了他们的探索之门,他们会把自己的新发现和学到的新知识讲给自己家长和同学听,这一天里的收获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在野外自然的怀抱里畅享鸟语花香,在林间小道的漫步中惊叹造物主的神奇,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既可以提高孩子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拓展了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培养了孩子热爱生命、自然环保的情怀。此次“‘识’趣山林,探生态奥妙”研学活动由抚顺日报社与清原森林站共同策划、组织,旨在让小记者们通过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帮助小记者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提高小记者们的科学素养及兴趣。

      清原森林站是集观测、研究、试验、示范、教学、科普和开发于一体的综合野外研究平台。致力于创新科普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引导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接下来,清原森林站将与抚顺日报社建立长期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为更多中小学生搭建更广阔的科普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走进自然,在实践中研学,在研学中成长。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qyf@cern.ac.cn TEL:024-8397061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