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一行赴清原森林站指导“生物炭产业”等相关工作
作者: 清原站 更新时间: 2024-06-04

5月31-62日,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应用生态所)所长朱教君院士、沈阳农业大学书记刘广林教授一行,赴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清原森林站)指导“生物炭”与“防沙治沙”相关工作。清原森林站的相关人员陪同考察。

首先,朱教君院士向陈温福院士一行汇报了“发展(森林)生物炭产业, 形成“炭基”新质生产力”、“气候智慧生态系统 (Climate-Smart Ecosystems)——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攻坚战”两个研究方向的整体思路和主要内容。重点听取了陈温福院士对报告的深入系统分析,以及针对未来研究给出的建议。

陈温福院士强调,针对森林碳汇和生物炭,①临时碳汇、永久碳汇的区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明确了碳汇的时间效应,除发表文章外,应尽快组织以新闻形式向公众发布;②把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质炭化,制成生物炭分散归还到土壤中,最终形成永久碳汇;而如果选择把生物质压缩形成生物质煤不分散归还到土壤,会被再次利用排放CO2;③生物炭不是给土壤提供肥料,而是用于提升土壤有机碳、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肥力可持续;生物炭分散归还土壤当年,不一定有效果,其过程复杂、时间漫长,需不断试验;④制炭工艺现在非常成熟,可以考虑制炭工艺小型化、智能化,设备设施升级改造成半移动式,将森林剩余物(包括农业生产秸秆等)尽可能集中后统一制备成生物炭。

针对三北工程攻坚战,①分析了我国土地沙化形成的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沙化严重,主要是由于人多地少,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在农牧交错带都种粮食,草地大面积被开垦用于畜牧,超出草地理论载畜量,导致草原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因此,目前农林业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与保护的问题;②针对上述问题,当前应摸清家底,弄清哪些能治、必治,哪些不能治;比如塔克拉玛干,腾格里沙漠,不能治理,只能阻断外延;比如乌兰布和沙漠,有地下水(黄河水补给),沙丘矮小,可以通过种植牧草治理盐碱地;而科尔沁沙地从满清时期就是皇家草场、草原,该区域地势平缓、地下水浅,如果能够限制种植玉米等作物,不开垦新的农田,可以实现草原、林地的恢复与可持续,综上,应从综合性、大尺度、分区域全面考虑,以水资源、沙漠类型和形成历史对沙化土地进行分类;③在分类型分区治理的同时,应集成技术模式,创新配套的生产技术,提升该区域经济能力。另外,应发挥优势,把握话语权,为国家提供相关建议参考。

之后,在信息化站史馆和多功能数据中心,陈温福院士一行详细了解了清原森林站近年来在智慧森林方面开展的创新工作,如森林碳汇智能监测、森林三维结构监测、动物多样性智能监测、空气质量和冻土监测等,高度评价了清原森林站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的智慧森林监测管理平台,并认为应进一步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林学、生态学、农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推动相关领域科研范式变革发挥更重要作用。

最后,陈温福院士与朱教君院士等人一同调研了清原森林。

学术研讨现场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qyf@cern.ac.cn TEL:024-8397061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