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内蒙古大兴安岭站科研团队赴清原森林站考察交流
作者: 清原站 更新时间: 2025-05-19

513-14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简称:大兴安岭站)站长张恒教授一行4人赴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森林站)进行考察交流。清原森林站副站长于立忠及站内相关人员陪同考察。

大兴安岭站一行实地考察了清原森林站的林窗试验样地、林蛙养殖试验示范场、森林流域水文站、科尔塔群、森林野外增温平台、滑坡样地植被恢复试验区、科研样地群等。在林窗试验样地,孙一荣介绍了林窗的研究现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在林蛙养殖示范场,于立忠分享了林蛙养殖试验与示范的最新进展等;在森林流域水文站,刘利芳介绍了水文站网布局、观测内容及研究进展等;在次生林观测塔上,孙一荣讲解了清原科尔塔群搭载的仪器设备、数据获取与传输方式,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考察途中,双方就野外站建设、观测数据获取、长期科研样地维护、森林水文过程研究、野外增温对温带森林生态过程的影响、森林碳汇精准计量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并特别强调了重大科研平台在支持林学和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在多功能数据中心,于立忠向大兴安岭站人员详细介绍了清原森林站的建站历程、定位目标、基础设施、科研科研、主要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通过观看建站20年宣传片《20年寄情于那方林茂溪清的土地》及媒体报导等,进一步加深了对清原森林站的认识。刘利芳还介绍了森林智能管理信息化平台,展示了该平台在监测森林碳汇、空气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等。双方还就基于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开展森林生态学等领域的合作研究、野外观测方法,以及构建东北森林碳汇联盟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大兴安岭站一行还参观了清原森林站信息化站史馆,详细观看了3D全息数字沙盘、移动滑轨屏建站历程墙等,充分了解清原森林站的发展历程。

此次考察交流不仅增进了两站之间的友谊,也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期待在野外站联盟的框架下,共同开展森林碳汇、森林水文过程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致力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qyf@cern.ac.cn TEL:024-8397061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