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简称:生态所)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赴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清原森林站)开启生态科研奥秘探索之旅。45名来自全国28所高校的优秀学子在生态所研究生部夏溦、综合办公室丁伟航的带领下,走进清原森林站,通过学术讲座、实地参观与互动交流,深度感受野外生态科研的魅力。清原森林站于立忠、于丰源、刘利芳、徐爽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多维学术讲座:解码森林生态科研前沿。在清原森林站学术报告厅,于立忠对大学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后,详细介绍了清原森林站的建站历程、定位方向、基础条件、研究进展、主要成果、未来规划等,让大家对清原森林站有了整体认知。随后,徐爽工程师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索‘碳足迹’”为主题,从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入手,解读“双碳”战略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森林在“碳中和”中的关键作用,并分享清原森林站在森林碳汇精准计量与碳中和核算领域的研究成果。刘利芳工程师则以“走进森林”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森林的重要性、生态功能,以及当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况和面临的问题,为同学们构建起森林生态研究的知识框架。
智能平台探秘: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态观测。在多功能数据中心,于丰源工程师向大学生们展示了清原森林站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信息化科研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该平台开展的观测/研究工作及初步成果。现场演示了森林碳汇智能监测、森林三维结构信息化、生物资源全链监测、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冻土在线监测、森林多尺度多要素综合管理系统等多个先进观测系统,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科技为生态研究带来的变革。此外,大学生们还参观了数字化站史馆,通过详实的资料和实物展示,全面了解清原森林站20年的发展历程、科研平台/样地建设、重大科研成果以及在森林生态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突破,对清原森林站的科研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野外实地研学:沉浸式体验生态科研场景。为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野外科研工作,先后参观了清原科尔塔群、森林野外增温平台、森林水文站网、林窗样地、林蛙养殖基地等科研平台。在林窗样地和林蛙养殖基地,于立忠结合现场实景,生动讲解了林窗形成与闭合过程、林窗大小的测定方法,以及人工林抚育、林蛙养殖技术,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引发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大家踊跃提问,并一一耐心解答。在科尔塔群和综合观测场,刘利芳详细介绍了观测塔搭载的仪器设备、观测方法及原理,帮助同学们直观了解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森林碳通量观测技术。同时,还实地参观了森林野外增温平台、森林水文站网等,进一步加深了对森林生态系统多维度研究的理解。
本次活动,为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大学生们搭建了一个近距离接触森林生态研究的平台。使大学生们深入了解到野外台站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积累、科研示范等多重任务,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展示和野外实践,同学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了解了森林生态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技术方法,更激发了投身生态科研事业的热情,为未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为集观测、研究、试验、示范、教学、科普和开发于一体的综合野外平台,清原森林站也将持续发挥科普教育与人才培养作用,为生态领域储备更多优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