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野外站的科普职能,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知识的兴趣。8月22日,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森林站)与清原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简称:清原高中)联合举办“绿野寻踪”主题科普活动。来自清原高中的35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清原森林站学术报告厅,师生们观看了清原森林站建立20周年宣传片,于立忠详细介绍了清原森林站,使同学们从建站历程、定位方向、基础条件、研究进展、主要成果到未来规划等全方位了解清原森林站。之后,徐爽和刘利芳工程师分别以“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足迹’”、“走进森林”为主题做了两场科普报告,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森林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况和面临的问题,同时介绍了清原森林站在森林碳汇监测、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同学们认真聆听,表现出对森林生态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随后,在于立忠站长的指导下,同学们走进野外站的观测样地和实验区域开展实地考察,在林窗样地了解“森林之窗”,探寻树木生长的奥秘,在气象观测场,解锁气象观测的仪器设备、观测方法及原理。深入森林,登上清原森林站1号观测塔,在50米高的观测塔上,了解搭上载70多台精密仪器,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传输二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数十项生态数据。
在站史馆,体验AI智能导览员为师生们生动讲述建站历程。同时,在多功能数据中心胡艳阳工程师展示了清原森林站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全链条可视化监测平台,演示了森林碳汇智能监测、森林三维结构信息化、生物资源全链监测、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冻土在线监测、森林多尺度多要素综合管理系统等多个先进观测系统,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森林生态科学研究与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
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青少年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真正实现了“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许多同学表示,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科学知识,极大的提升了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这一方林土的热爱。
野外站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产出科研成果的“前沿阵地”,更是为服务社会、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科普活动,让青少年走进科研一线,零距离接触自然和科学,有助于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培养其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