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26日,中国科学院基础能力局局长卢方军、网信处副处长郑晓欢、主管金宗泽等一行调研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森林站)。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清原森林站站长朱教君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孙涛研究员、副站长于立忠正高工、高添研究员等陪同调研。
在清原森林站学术报告厅,于立忠向调研组详细汇报了清原森林站的建站背景、定位方向、长期观测/研究成果、团队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在信息化站史馆,调研组借助3D全息数字沙盘、智能讲解人等全面了解了清原森林站的发展历程、科研样地、科研平台(如科尔塔群等)和重要科研设施;在多功能数据中心,高添重点介绍了依托院网信项目建设的森林三维结构监测、碳汇智能监测、森林生物资源全链监测等平台系统,以及在数据采集、分析、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成效。最后,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清原科尔塔群、科研样地群、森林流域水文观测站网等科研平台,详细调研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监测、碳通量观测、水文过程观测等。
调研组对清原森林站在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给予高度肯定,这些实践也为我院凝练野外站重大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调研组建议清原森林站:首先,在科研仪器研制等方面提前谋划布局,面向“抢占野外监测新领域”与“环境监测多参数集成、规范测试系统研制”的需求,针对性地研发新型观测仪器设备,满足抢占森林生态学科技制高点的技术需求。其次,加强与其他野外站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跨区域、跨领域的森林生态监测平台,加强联网监测、联网研究的基础能力建设,为生成“AI-Ready”的高质量野外观测数据提供平台支撑。同时,围绕“源头创新”,加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全链条智能化建设,抢抓人工智能机遇,推动形成森林生态学科新的科研范式变革。最后,引入“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探索森林生态学科研范式变革新路径,为院野外站信息化建设与AI科研应用提供示范。
此次调研不仅深化了院基础能力局对清原森林站工作的了解,更明确了清原森林站在我院野外站重大项目布局中的试点角色。清原森林站将积极落实调研组的建议,以重大项目凝练为契机,加强技术协同、平台共建与范式创新,持续为森林生态学科发展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