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2025年度院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评估结果,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森林站)获评“优秀”。
清原森林站成立于2002年,2012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级站”,2014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21年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2023年在同期批准建设的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评估中获评“优秀”。2021年加入水利部的水土保持监测站,2023年加入生态环境部的生态质量综合站。
清原森林站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龙岗山脉北麓(长白山余脉),代表东北温带典型次生林生态系统。清原森林站以(东北)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面向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三区四带”中唯一的东北森林带与北方防沙带生态屏障功能高效、稳定、可持续发挥的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试验与示范。在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控、干扰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过程、碳汇功能形成机制及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建站以来,清原森林站在“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基金“杰青”/“优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重点研究项目等众多项目资助下,构建了多维森林结构新参数体系,创新了“森林生态保育-林下资源高效利用双赢模式”,为国家出台天然林保护工程制度、退耕还林工程制度提供技术支撑;率先提出适合防护林建设目标的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创建了“天-空-塔-地”一体化大型林业生态工程综合评估理论与方法,为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与经营提供精准方案与决策依据。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森林生态学和林学学科发展。累计发表论文630余篇(SCI收录400逾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国家采纳决策建议10余篇,牵头完成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学术带头人获国际林联(IUFRO)科学成就奖等个人荣誉奖100余项。
未来,清原森林站将秉持“立足东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建设成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兼顾“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系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野外综合试验平台,打造引领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防护林学的综合研究平台,为满足森林生态屏障功能高效、稳定与可持续的国家战略需求,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支撑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助力“两山论”、“碳中和”、“黑土地保护”等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清原森林站站区
清原科尔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