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清原森林站持续开展“绿野寻踪”研学活动
作者: 清原站 更新时间: 2025-10-21

1012日,由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森林站)与清原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简称:清原高中)联合主办的“绿野寻踪”系列科普活动在清原森林站成功举办,清原高中48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清原森林站正高级工程师于立忠向来访师生致以热烈欢迎,寄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森林生态的独特魅力。随后,全体师生共同观看纪录片《20 年寄情于那方林茂溪清的土地》——该片既展现了科研人员在建站初期深入林间开展调查的艰辛历程,也呈现了如今智能化观测基地的先进面貌。通过鲜明对比,让师生们直观见证了清原森林站2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解码生态知识,筑牢环保理念:科普讲座环节,于立忠对清原森林站的建站历程、定位方向、基础条件、研究进展、主要成果及未来规划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帮助大家全方位了解清原森林站。随后,工程师徐爽和刘利芳分别以专题报告形式开展科普讲座。徐爽以“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足迹’”为主题,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剖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重点阐述森林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同学们树立主动环保的意识;刘利芳以“走进森林”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现状与面临问题,详细介绍了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四库”核心功能,并分享清原森林站在森林碳汇监测、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整场讲座中,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展现出对森林生态科学的浓厚探索兴趣。

触摸科技与自然的交融: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走进清原森林站的观测样地和实验区域,开启实地考察之旅。在林窗样地,近距离观察“森林之窗”,探寻树木生长与环境互动的奥秘;在一号观测塔,了解塔上搭载的70多台精密仪器,以及实时采集的二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数十项生态数据;在站史馆,通过AI智能讲解员的生动讲述,重温清原森林站从筹建到发展的建站历程,感受科研精神的传承;在多功能数据中心,体验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全链条可视化监测平台,切实体会森林生态学研究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读懂森林的多重价值馈赠:在科普展馆参观环节,于立忠详细讲解了森林生态价值、森林土壤、森林防火以及清原森林站特有的野山菌、中草药、山野菜、野生动物等主题展板,让同学们直观认识到森林既是守护生态家园的绿色屏障,也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天然庇护所”,更是支撑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一过程让大家对森林的“馈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真切体会到森林科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

 

本次“绿野寻踪”活动,不仅向青少年搭建了接触森林生态科学的桥梁,普及了生态保护的核心知识,更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森林的多重功能,深化了对家乡“绿水青山”的情感认同,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与自然的神奇。未来,清原森林站将持续开展科普活动,不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依托清原森林站在监测、研究、示范等方面的优势,以森林研学、野生动物保护等多元化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凝聚社会共识、贡献科研力量。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qyf@cern.ac.cn TEL:024-83970610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